返回 家教资讯 济南

优秀家长谈家教

2010/5/11 10:47:00 浏览:783 来源:济南家教网

1、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张煦:回忆早年爱护和培养女儿的情景

我妻李梅于1953年育一女儿,生产顺利,女儿从小聪明伶俐,待人和气,不仅我们作父母的非常喜爱她,而且亲友邻居都觉得她好,那时我们的家靠近鲁迅故居,我们就为女儿取名迅玲,以示对鲁迅爷爷的敬仰。

由于我和妻两人亲身感受到各自父母早年的爱护和培养,对其留有非常深刻和感激的印象,所以我俩自然而然地对女儿一直关心爱护和培养。女儿幼年时,我在交大教书,有较多时间在家里备课和写作,女儿就在我旁边独自抱着玩具玩耍,使我增加乐趣和工作劲头,到了星期日,如果阳光灿烂,我就推着童车到附近的虹口公园游玩,女儿坐在车里东看西看,显得很高兴的样子,我也曾经抱着女儿到公园。记得有一次从公园回家不久天下雨了,妻责怪我为什么雨天带孩子去公园,淋湿了要生病的,我说一见乌云漫天就急忙抱女儿回家,路上没有淋雨。妻一摸女儿衣服是干爽的就放心了。这件小事到现在已有四十年,我还记得很清楚,表明我们为父母的确实非常关心和爱护女儿的身心健康,是无微不至的。

1956年起,我被派到外地大学教书,我只能在寒暑假回家和妻女一起生活。女儿渐渐长大了,需要受教育,因我妻自己早年受过一流的中学、大学教育,50-70年代在上海的大学教英语,水平较高,一个字、一句话发音绝对正确,就自然而然地决定在家里亲自培养女儿学习英语,每天排定时间认真进行。女儿跟妈妈学习很用功,在妈妈每次上课教过后,能自己主动自修和练习。这样母女两人坚持了很多年,确实进步快而收获大,对于女儿前途大有裨益。在我从外地学校放假回家期间,看到她俩用功学习,心里觉得十分高兴,因为我妻的英语水平确实高超,我在家里旁听她们母女俩上课也得益颇多,女儿学习英语,对于她以后的工作大有好处,可以说是终身受益。

60年代,我妻又想到培养女儿高雅的音乐爱好,特地出资买了一架比较便宜、法国生产的钢琴,并且请一位熟识的钢琴女教师定期教我们的女儿弹钢琴。由于女儿聪明好学,能主动听从老师指导,并每天抽时间勤加练习,所以进步很快。后来这位女教师迁居我家附近,我从外地放假回家期间常常陪女儿按约定时间到老师那里接受指导。隔了几年,女儿取得显著进步,能自己独立参照乐谱弹琴了,业余的音乐爱好对于人生很有益处,当初我妻果断决定让女儿学习弹钢琴,是很好的事,后来到了90年代,女儿又教她的年轻儿子学会弹钢琴,代代相传。

70年代初有几年,女儿被分配在我家附近的幼儿园担任教师工作,照理说,女儿年轻、聪明好学,应该得到良好的大学教育,然而那时环境条件不许可。她乐意地进幼儿园当教师,勤勤恳恳工作,也是一种锻炼嘛!当我从外地放假回家时,曾到幼儿园站在外面看看,看到班上约有20位活泼的幼儿,大概都是附近居民的子女,这些幼儿们坐得整整齐齐,正在听老师(我们的女儿)讲课,实际上是传授一些普通的知识,或者是讲有趣的故事,有时,幼儿提问题,老师耐心解答。由于我们的女儿认真教导和管理,方法恰当,这些孩子们都是乖乖的、高高兴兴的,课堂秩序和讲课效果都好。另一次我是中午去看看,看到女儿正在为孩子们安排午睡,整齐地睡在地板上,不吵不闹。我家为女儿送饭,女儿说下次不再送,她不要特殊化,后来80年代初,女儿得到了大学教育,毕业后留校教书,教学效果极好,受到同学们一致欢迎,我想,这可能是她当初在幼儿园做教师打下了基础。

上面讲了几件实际事例,是我们家里独有的,现在应该回过来谈谈做父母的,在爱护和培养自己子女好好成长的过程中应该注意和切实遵守的一些原则。我妻和我爱护和培养亲生女儿,很重视培养女儿从小养成良好品德和独立自主性,在品德方面,特别要求诚实、谦虚,不自私、不欺人,老老实实、不弄虚作假,平等待人、不自高自大;在生活方面,饮食注意营养卫生,但绝不任意浪费,服饰要求整洁美观,但绝不追求豪华。妻和我又都认为培养女儿独立自主性是对女儿的真正爱护,不论在学习、工作或是生活等大小事情上,都要求从小就用脑子想,并大胆作决定,不依赖家长亲友,而是独立自主地办事,也不是人云亦云,而是自己思考和判断、明辨是非,父母爱护女儿,不应事事代劳包办,而应督促鼓励女儿自己主动挑担子、大胆向前走,后来女儿长大了,多年来培养的自主性取得明显效果。几乎什么事情都是女儿亲自决定和办理,举一个小例,70年代初我到很远的山区??西昌附近的五七干校参加劳动锻炼,需要一双防滑的中统橡胶套鞋,女儿接到我的信后,很快前往商店选购货品,决定尺寸买好后,又到邮局作为包裹寄到我处,我非常珍贵这双鞋子,而且鞋子坚固,到现在将近30年仍在雨天穿用。

2、张桂鸿:让五年级的孩子成为“吉尼斯脑算擂主”

上小学五年级的小男孩余捷,已经两次在上海电视台《今夜星辰》节目中露过一手,他还是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擂台的“脑算擂主”呢!?这位十龄童的速算绝招是怎么练就的呢?

余捷刚开始牙牙学语时,偏爱自然科学的妈妈??教化学的张桂鸿老师,便开始教他认数。说来奇怪,这孩子对数字特别感兴趣。每次随父母外出,眼睛不是盯着街上的门牌号码,就是瞅着汽车上的阿拉伯数字。妈妈就进一步动用图片、儿歌、顺口溜教余捷百以内的读数、认识时钟上的、日历上的、温度计上的数字。也许是熟能生巧吧,不久,余捷竟然学会了万以内的读数和20以内的加减法。孩子三岁那年的除夕,家里大扫除,清理出一大堆小年历片,余捷走过去,一张张翻来复去地看个不停。爸爸说:“孩子这么喜欢,就留着给他玩吧”。从此,这些年历片成了余捷心爱的宠物,每天都要趴在桌上玩上几个小时,出门做客、上妈妈办公室玩,他第一件事就是“你们的挂历在哪儿?”然后站在挂历前看着,嘀咕着。朋友们都戏称他:“日历迷”。半年后的一个晚上,电视台播放一个九岁的孩子算日历的,小余捷看一会儿,拍手说:“妈妈,我也会算”。妈妈立即叫他和电视台里的小哥哥比比看,谁知每回余捷都算得又快又准。爸爸说:“这孩子莫非有数学天份?三岁是启蒙教育的关键期,看来咱们得注意早期开发。”

第二天,爸爸跑了好几家书店,买回一本万年历,指导孩子阅读,帮他找出年历每隔几年的周期性变化,孩子很快学会了推算1950年到2050年百年间的X月X日是星期X。此后,父母加强了对余捷的培养。为了训练他的心算能力,爸爸妈妈寓教于乐,每晚用扑克牌教儿子做加、减法,开始抽1-10张练习,逐渐扩发到50张,而后又进行“二十四点”综合运算训练,为了提高孩子的兴趣,父母常佯装他手下败将,但每天15分钟练习,从不间断。

为了锻炼儿子的记忆力,亲戚家的电话号码、地址等等全让余捷储存在脑袋里。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参加黄浦区口算比赛,3分种内,要完成120道题,一般来说,应试者是难以完成的。可是余捷只用2分29秒,以118分获第一名。学校发现了他有超常心算能力。吸收他参加珠算式脑算兴趣小组。但这个兴趣小组并不让人有“兴趣”:每天在算盘珠上拨上拨下,成千次地练习加法、减法。于是,最初16个小伙伴组成的兴趣小组只剩下了余捷和另一个同学,可余捷也喜欢电视机和游戏机呀,他也不愿打算盘了。这时,正值东亚运动会在北京召开,余捷喜欢看体育节目,当看到我国运动员在领奖台上领奖时就特别高兴。妈妈趁机教育他, “运动员们能为国争光,是平时刻苦训练的结果”。让他懂得“台上几分钟,台下几年功”的道理,并给他讲学习三算的好处,教育他从小树立竞争意识,立志成才。爸爸专门为余捷设计了一个小记录本,每天记录他的训练成绩。每当他有一点进步,就及时鼓励,遇到挫折就用“万事开头难,只要肯登攀”加以激励。余捷逐步爱上了算盘,把练打算盘看作一项有趣的事。常自觉请妈妈纠正指法,请爸爸加大训练量。于是,“先天的禀赋+后天的勤奋+新颖的训练=惊人的速算”这一等式在小余捷身上实现了。现在余捷已能闭目双手打珠,常数连加的速度已达到国家尖子选手水平。考虑到孩子的童心和全面发展,妈妈指导余捷订了课余作息表,其中包括每周看三小时电视,打一小时游戏机。

一次,余捷应邀到龙柏饭店为外宾表演“神算”,好几道繁难的题目,他都算对了。有一道题是先算对了,后来又改错了。回到家里,余捷闷闷不乐。妈妈安慰他:“失误是难免的,重要的是要找出失败的原因”。母子俩一起仔细分析,找到症结是“自信心不足”,而关键还在于基本功不过硬。此后,余捷更自觉地加倍训练,还主动立下了“错一罚十”的规矩。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余捷的神算已名扬海外。日本、新加坡都来函,邀请余捷作为“中国少年名星”去作表演,爸爸妈妈已及时提醒孩子:学无止境,千万不能有了一点成绩就沾沾自喜。
3、 李秋芬:做个“宽松妈妈”

记得三年前,不少人叫我“宽松妈妈”,女儿也在《母亲》一文中称我的教育方法是“欲擒故纵”。其实,我的脑子根本没有这么复杂,只是顺其自然,想让孩子快快乐乐地长大,做一个有责任心、自信心和爱心的普普通通的人就行了。14岁的张琳,作为初二学生,是《小伙伴报》主编,她先后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先队员”和“全国十佳小记者”。说起我们

母女的故事,还真不少??吃点儿苦

张琳3岁时,我上下班挤车抱不动她了,于是让她进了曹杨托儿所。可是托儿所每天在七点十五分开门,我必须在六点三刻乘上公交车去上班。这半小时的时间差成了家中最大的困难。张琳分担了这个困难,她很懂事,每天在大铁门外站半小时。等着老师来开门。不管刮风下雨、酷署严寒,整整两年,没出过岔子。她在害怕、寂寞、孤独的时候,就想着丑小鸭、白雪公主、卖火柴的小女孩、七个小矮人……她与他们交上了好朋友。有一次她得了腮腺炎,老师将她留在隔离室一个半月,说张琳成了她的小帮手,在感染高峰的时候,她带一大群孩子做操、游戏。那时她才4岁,已经比同龄孩子能干了。

孩子那么小,就开始吃苦,我一点也不后悔。她在艰苦中学会了自己克服困难。她10岁时,得了甲状腺肿瘤,医生很急,说要马上开刀。她很镇静,还不停地安慰我。她从手术室出来后,我问她疼吗?她点点头。以后她才告诉我,说是麻药没少打,可左右方向搞反了,动刀的那一头打少了,疼得熬不住。她为了能忍住,就使劲捏自己的大腿,疼得超过开刀之处。她说这是她想出来的“疼痛转移法。”我含着泪紧紧地抱住了她。

她12岁时,不要大人陪同,独自一人南下深圳、北上京城去开会,或是自己手持一张地图在市内、市郊到处采访,搞社会活动,像个做事的样子。

决不陪读

女儿在小学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大考前,对我提意见,“好多小朋友的爸爸妈妈都调休或请

病假一个礼拜,帮小朋友复习功课,就你和爸爸最自私,只知道上班、读夜校,一点也不关心我”。我对张琳说,“你的任务是读书,爸爸妈妈的任务是工作和读书,咱们自己干自己的。你看,马路上走路用拐杖的人是因为腿脚不好,你读书要妈妈当拐杖,那不也成了不健全的人了?”她听了以后,憋着气说,“哼,你不要以为我没有你们就不行了”。我喜出望外。她一个人默生字不行,我就教她用录音机,自己读进去再放出来默。她还行,居然拿了双百分回家。我鼓励她说,“你看,你是靠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一点水份也没有啦,这才叫稀罕呢。”她乐了。

以后,她自己摸出了门道。三年级时就能订出一份相当完整的复习计划,渐渐地还能自学许多其它教材,如我们的大学课本,她都一本本看。五年级时因开刀,有两个月没上课,她趁我上班时就闲不住地自学,等期末考试时语文、数学又考了第一。

忠实听众

在她生下来时,我就天天对她有说不完的话,不会说话的她,成了我的听众。等她会会说话了,渐渐地,我成了她的听众。我喜欢听她说话。我在厨房做饭,她就跟着我转,滔滔不绝的,饭后茶余,她常邀我出去散步,又是一个劲儿地叙述见闻,晚上功课完成后,她还会拉着我说上一大段悄悄话,往往夜深了,还让我再陪她坐会儿,听她倾诉。她说,跟妈妈说话一点不用掩饰,是最开心的时候。她开心,我也开心,要是一个礼拜听不到她的声音,我就坐不定了。

我听她讲的最多的是学校的生活、老师、同学。她对生活的爱、对同学、老师的爱,情不自禁地溢于言表。

我们也常有争论,有一次她评论我和她爸现在没有激情了。我不服气,俩人争执不下。隔了两天,我写了《论激情》的千字文送给她。没想到一年以后,她也写了《激情》,她说,“把激情化成实干,是最有用的激情。”她经过思考接受了我对激情的评价。在这一年中,她虽然没有再提起有关激情的争论,可我知道,她的心理又成熟了许多。

我自己碰上了问题还常喜欢听听女儿的见解。我想去考本科生,于是问张琳,“你看妈妈能行吗?”她一边吃饭,一边对我说:“有一个外国人写了一本书,书稿名叫《从六十岁开始》,你现在从四十四岁开始,比他早了十六年,这正是你重新塑造自我的好机会。”她几乎天天过问我的复习情况,为我整理条目,说她整理出来的一定容易记住。还天天早晚地逼我背给她听。她一空下来就摺幸运星,好几十个,好漂亮,她把它们都送给了我,说“妈妈一定会交好运的”。我听了她的话,一刻也不敢懈怠,拼命地复习。结果三份考卷考了252分,是考区的第二名。

做想做的事

我一向不赞成对孩子从小搞定向培养,只希望她快乐。

张琳读幼儿园大班时嚷着要去学画,我顺着她。她一学就学了近七年。学画很辛苦,一年到头没有星期天。星期天里,她上午听课,下午完成绘画作业。有一次她抱怨自己真累,我赶紧说,“还是激流勇退吧”。她说:“妈妈好怪,人家都要激流勇进,你却相反。”她不肯前功尽弃,始终坚持。现在还这样,逢暑假了,打上炽热的灯光,拉上窗帘画画,一画就一个礼拜,待完成了,人也中暑了,西瓜也烂了。她还把画拍下来,逢年过节的就做成贺卡送朋友。

二年级时,她告诉我,她参加少体校的国际象棋训练班了,三个月后,在比赛中她夺了区小学组的第二名。又过了一段时间,她对我说她不去了,忙不过来,还是放弃了。可那位王老师不肯罢休,总觉得太可惜了,想重点培养她,那位老师见着我的丈夫就做工作,她爸爸对老师说,孩子不想做的事,别强求她去做,我们一向很尊重孩子的。

女儿10岁时,悄悄对我说,她想自己做成一件事。原来她想出一本书,已写好序言,编好了目录,选出了文章。我很兴奋,夸她太棒了,我马上去借来了钢板、手推油印机,我教她刻蜡纸,母女俩忙了一个多月的夜晚,搞出一本《丑小鸭文集》,我和丈夫成了女儿的第一批读者。从此以后,女儿一发而不可收拾,有一次她头发、衣服淋湿了才回家,我说你为什么不打伞?她说在南京路天桥上体会春雨。大冷天的,都已睡下了,她又忽地爬出被窝,趴在写字台上写东西,我大惊大叫:“要感冒的。”她用手示意我轻点,说:“灵感都被你吓跑了。”她这样如痴如醉,受到了孔金龙、陈起众、杜寿武等一些教学专家的器重,在他们的指导下,她在写作上不断地有长进。

    我从来不强求她去学什么做什么,她做好了拿来给我看,我总是先夸奖一番,她有难处了,我总是鼎力相助。她说,她的伙伴们都会羡慕她的,她有这样一个妈妈。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济南家教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8005554号-13
鲁公网安备37060202001724号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