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14 14:36:00 浏览:929 来源:济南家教网
20世纪以来,儿童早期教育问题已越来越为世界所瞩目,许多国家的儿童教育专家、心理学专家以及人才学专家,对儿童早期教育问题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把它作为促进社会进步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
早在一九二一年,美国心理学专家特曼就曾对从学龄前,到八年级的一千五百多名儿童进行过测试,依据他们的出身、父母工种、生活环境及情趣特点、遗传基因等进行剖析研究,时隔五十年之后的一九七二年,又由美国儿童教育专家罗伯特、西雅士对一千五百多人中的四百八十六人进行了追踪调查研究,为了儿童早期智力开发教育这一新兴的科研课题,积累了宝贵的科学资料与考察依据。特曼的观点是:“智商同成就远不是相关的。也就是说,智商高者未必成就大。”成就杰出、贡献大、被社会承认为天才者,依然是非智力因素较高的那些人。他们的研究成果告诉人们,智者并非就是有成就者,只有那些具有进取精神的,意志坚韧的人们才可能取得成功。而进取精神与坚强的意志又只有在后天的培养中才能完成。
日本教育专家铃木镇一长期以来进行儿童人才教育的探索研究,于一九四五年提出著名的“才能教育法。”在日本有近二十万儿童接受了这个训练,取得了辉煌的教学成果,在全世界引起强烈的反响。铃木教授坚信只要教育得法,所有的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一个平庸的孩子也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才。他强调才能从实践中来,主要靠的是后天培养,成才的秘密在于勤奋、磨练,在于奋斗不息。还有一些外国教育专家发出“通才教育”的呼吁,提出天才必须从幼儿教育抓起,必须尽早地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等各方面的能力,一求全面发展,教育绝不能局限于传授知识本身。他们还提出“零岁教育法”,主张人的智能开启越接近零岁越好。美国著名的人类能力发展研究所所长杜曼博士提出:“幼儿具有强烈的学习欲望与魔术般的吸收能力,越接近零岁,这种欲望与能力就越强烈”等等。这些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精辟论述,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早期教育的重要性,使我们认识到必须把握好儿童早期教育的施教家期,以促进少儿智力的迅速发展,这对培养现代化建设的人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医学心理学专家们认为,幼儿期(大约四岁以前)是人类智力开发的敏感期,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期。四岁以前人的神经系统与脑力的发育,可发展到成人的百分之五十,八岁前发展到百分之八十,十七岁左右达到百分之百。显而易见,对幼儿智力开发越早,成效也越大。智力开发太迟就可能失去对孩子的施教佳期,甚至会因此贻误了孩子的智力发展。教育专家认为,现在幼儿园的孩子年龄一般在3岁半到6岁半,这个阶段正是幼儿形象思维、语言能力及个性的形成及发展时期。科学的幼儿教育应该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健全的人格、扎实的身体基础、良好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
曾经有人问一位荣获诺贝尔奖的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了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科学家平静地回答:“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科学家出人意料的回答,简洁地道出了幼儿教育对人生的重要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总则第五条也规定,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基本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违背幼儿成长和智力发展的规律,过早地让幼儿读书、写字、做算术,忽视了幼儿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是一种“近得利”的短视行为,是违背幼儿自身发展规律的拔苗之举,不但严重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也将孩子“伤”在起跑线上。
首先,对幼儿的身体发展有害。幼儿正处于长身体阶段,机体和神经系统都还比较弱。幼儿如果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大脑容易疲劳,会造成神经系统的伤害。过早、过多的规范性学习还能导致幼儿近视、驼背、消化不良等不良症状产生。
其次,对幼儿的心理发展有害。幼儿期的心理发展还不完善,还不具备系统学习的能力,如果此时强迫幼儿象小学生那样学习,他们的智力水平跟不上,过于吃力,会对学习产生厌倦、畏惧情绪,从而扼杀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据了解,全国30个省市的调查都表明,在小学一年级儿童中就已有35%左右不喜欢语文,40%左右不喜欢数学。这正是那些短视的、急功近利的“教育”结下的苦果。
三是对幼儿的未来学习不利。幼儿园所学的内容到小学时还要学,重复学习会降低孩子学习知识的好奇心、新鲜感和求知欲,幼儿容易因为“我已懂”而不专心听课,导致学习兴趣下降,养成不动脑、不思考等不良学习习惯。
为此,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抓住孩子们的施教佳期,科学育养,使早期教育与孩子们的智力萌发期的同时开始,齐头并进,为更好发挥他们的智能潜力,创造最好的外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