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家教资讯 济南

引导式家庭教育,让孩子自由成长!

2010/9/29 9:13:00 浏览:1183 来源:济南家教网

爸爸喜欢钓鱼,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跟着爸爸去钓鱼。孩子喜欢玩爸爸钓上来的各种鱼,慢慢地对鱼产生了兴趣,向爸爸提了很多问题。时间长了,爸爸已经回答不上孩子的提问了,所以干脆买了一些书,一有空就跟孩子一起学习有关鱼的知识。就这样,孩子逐渐掌握了很多关于鱼的知识,周围的人们也经常问他一些有关鱼的问题:“喂,鱼博士,告诉我这是怎么回事?”这样一来,孩子更加喜欢学习鱼类知识了。
  
为了刺激孩子的学习热情,爸爸又送给他的孩子一套高中生物书,当时还是小学生的孩子居然顺利地读完了其他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书。小小的他自然而然地想着将来要当鱼类专家,后来他果然顺利地考上了水产大学。
  
这则故事告诉我们,身为辅导员的父母该怎么对待孩子。
  
首先,他带孩子去钓鱼,让孩子接触新鲜事物。当孩子对鱼感兴趣的时候不说“太脏(危险)了,不要摸”等来阻止孩子,而只是在旁边静静地看着他。当孩子提出问题时并不认为是件麻烦事,都给予回答。买书,与孩子一起学习。肯定孩子的成绩,并为他呐喊助威.买来更具提高价值的书,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后来,这个孩子长大成人后说:“我不知道自己有没有这方面的天才,只是经常跟爸爸去钓鱼,就对鱼产生了兴趣。如果是爸爸一早就让我当鱼博士的话,就不一定是现在这样了。”
  
“发现孩子的可能性,关注他,并且在需要的时候帮助他。” 就是这种作为辅导员的接近方法使得孩子的才华开花结果。父母是与孩子关系最密切的人,所以也应该是最好的辅导员。但一定要记住,主人公是孩子,父母的作用就是培养他不怕困难、顽强生活下去的意志,让孩子独立起来。别忘了,父母再爱孩子也不能替他走完人生之路。
 
  
什么是引导式教育?

  
“引导式教育”是一种设法和孩子一起发现和运用其内在潜能的沟通方式。其前提是相信并依靠孩子的内在潜能,作为教育者的父母,需要具有和孩子一同感受和面对问题的立场以及高质量且具有建设性提问的能力。
  
“引导”初始于20 世纪90 年代的美国。当日本社会因NEET(啃老族)的出现而大伤脑筋的时候,“引导”成为其解决方法之一很快在社会上盛行起来。没有热情的孩子,没有指令就无法行动的孩子,无法独立思考、独立行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没有耐性、无法过正常人生活的孩子……
最初,“引导”是在家长和老师们这样的担忧中盛行起来的。

引导式教育的基本态度

父母会以什么样的态度来看待孩子的成长呢?
  
第一,父母相信孩子自己拥有前进的能力。
  
他们认为,即使是不做指示或命令,孩子们也能自己行动起来。曾经向我咨询过的幸子就是这样的人。她的女儿学钢琴,但怎么练习都没能提高技艺。幸子总是指示孩子:“为什么不练?”“吃饭之前练不行吗?”“星期天不是有很多时间吗?”
  
有一天,幸子发现女儿的钢琴教科书上画了一只小猫,小猫旁边还画了小圆圈。她问女儿为什么画那些东西,女儿回答说:“我一个人练习太单调了,但是有小猫看着就开心多了,如果弹得好,我就在小猫旁边画个小圆圈。”这是幸子的女儿自己想出来的开开心心弹钢琴的方法。当时,她觉得孩子也不容易,就夸了一句:“这想法真不错。” 她经常问孩子:
  
从那以后,“怎样才能觉得弹钢琴是件有意思的事情呢”或“弹钢琴有什么好处”等,还夸奖孩子的优点。现在幸子的女儿能主动跟妈妈说:“妈妈,我能弹这首曲子。”
  
幸子非常自信地说:“即使是妈妈没有命令孩子,她也能自己向前发展。孩子的成长方法只能向孩子请教。”毕竟大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
  
第二,杜绝指责和抱怨,要建设性地看待问题。
  
我当主持人的时候,曾经采访过少年棒球队。每当孩子挥击不中时,坐席上的教练和父母就异口同声地大喊:“干什么!好好打!” 孩子吓得表情都僵硬了,再一次挥动球棒仍然没能击中。坐席上的父母和教练又开始大声喊了:“你这傻瓜,怎么回事?”这样一来孩子的表情更加僵硬了,挥击连连失败。
  
站在指导孩子的立场上,父母或教师有责任引导出孩子想做某件事情的热情。但命令、指示或责骂的方法都无法引导出孩子自身拥有的愿望和能力。
  
前面的小故事中,培养出鱼博士的那位爸爸就是忠实地履行引导式教育的典范。这位爸爸注重儿子的才能,支持他学习的同时,还教会了他生活常识和社交礼仪。
  
为了培养儿子的学习习惯,孩子上小学低年级的时候,他每天晚饭以后都坐在孩子身边陪着他学习。他说:“孩子还没养成学习习惯时,不能光靠孩子的自律,毕竟玩比学习轻松得多。”这样孩子学习时有什么不懂的,就可以直接问爸爸。如果孩子解决了难题,他也跟孩子一起高兴:“连这样难的题也能做呀!真了不起。”这样的鼓励培养了孩子的挑战意识。他就是把被动式教育和引导式教育配合得比较好的典型。这样一来,孩子成绩提高了,对学习有信心了,也就喜欢学习了。上了高年级以后,孩子已经认识到了学习的重要性,他就开始让孩子独自学习。
  
在日常生活中,他为了让孩子对学习感兴趣也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说,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结账时让孩子算一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在家看新闻的时候,如果出现地名就让孩子在地图上找出那个地方,这些都能让孩子非常自然地应用到所学的知识。这样引导兴趣的结果,孩子终于成为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人品也好的人。

引导式教育必须坚持的三原则

原则1:每个人都有无限的可能性。
  
这里的“无限”可以理解为“数不胜数”。但人总是习惯性低估自身的能力,常常认为“我不可能做到”??这是不敢挑战??或者“以后有时间再做吧”,用这样的理由来拖延时间。父母相信孩子的各种可能性,并激励着孩子。
  
原则2:答案不在父母那里,而在孩子身上。
  
这里的“答案”是指孩子的“可能性和能力”,也就是说,“相信孩子能做好”。很多人一提到教育,就认为是拥有正确答案的父母或老师来指导孩子。孩子从小就开始跟大人学习各种知识和技巧,掌握生活的方法,没有得到教育就无法成长。但只是接受指导的孩子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要想充分发掘孩子所拥有的可能性,就必须以孩子自身的“愿望”为前提。人只要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即使没有人指挥也能主动行动起来;一个人没有想做事的愿望,即使是派给他再优秀的指导者也是没有用的。
  
原则3:父母的作用就是帮助孩子找出答案。父母该做的不是指示孩子该怎么做,而是帮助孩子拥有想做某件事情的愿望,并付诸行动。这里的关键就是孩子自己能做到多少。

关于我们 | 服务条款 | 隐私保护 | 联系我们

2024  济南家教网 版权所有
鲁ICP备18005554号-13
鲁公网安备37060202001724号
本站部分图片和内容来源于网络和网友上传,版权归原创作者和原公司所有,如果您认为我们侵犯了您的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


首页

教员库

学员库

联系我们

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