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9/16 9:14:00 浏览:815 来源:济南家教网
父母教育和疼爱孩子,如果方式不当,有时可能会适得其反,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烦恼。很多学生对父母的管教还真的有不少想法,但碍于父母的权威不好当面说出。这里,不妨让我们听听这些孩子的心声吧!
教育误区一:别总跟别人孩子比
◎ 情景再现:
妈妈刚开完家长会,见了小霞就有点来气地说:“你们班小梅今天又受到老师表扬了,看看你,怎么不学着点人家!”
令小霞烦恼的是,平时邻居、亲戚家的孩子都是父母拿来作对比的“榜样”,自己在父母眼里简直一无是处!
◎ 同学发言:
父母的用心可以理解,但也要看到自己孩子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如果过分相互对比,刺激孩子,时间长了孩子就会陷入自卑的深渊。
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上进心,让他自己主动学习别人的长处更有效果。
教育误区二:不要处处显家长权威
◎ 情景再现:
小强放学回家后觉得很累,他想睡一会,然后再起来做作业。
“晚上十点半之前不准睡觉,必须学习!”没想到他刚躺下,爸爸不容分说就叫他起床。他只得强打精神看书学习,但效果可想而知。
正因为爸爸从来都是“说一不二”,小强平时在爸爸面前很少言语,有时甚至有些害怕。爸爸的口头禅就是:“你是我的孩子,看我还管不了你!”
◎ 同学发言:
严格要求孩子是对的,但应严中有爱,有时不妨在管束之前看看孩子是否真的累了或有心事,适当宽松、宽容一点,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会更高,效果会更好,强制太多,忽略了孩子的自尊,该做好的事都会变成应付!
教育误区三:和异性来往不要过于敏感
◎ 情景再现:
小刚正在做家庭作业,妈妈说有他的电话,原来是女同学小霄问学校组织文学社的事情。
刚挂断电话,妈妈就神情有点古怪地发话了:“怎么是女生来的电话,以后少跟女生来往!”这不,小刚每次约同学玩,父母也要多次盘问,是不是有女生,小刚觉得父母这样做,自己和女同学来往真有点不自然了!
◎ 同学发言:
都是同学间的正常交往,父母不必那么敏感。
应该信任孩子,用平常的态度对待,过多盘问会让孩子无所适从,甚至产生与异性同学交往的心理障碍。
教育误区四:一次没考好不要太多埋怨
◎ 情景再现:
小荷这次月考成绩有所滑坡,但她觉得自己确实努力了,心里不免很难受。
回到家,父母知道了成绩,又是一通埋怨:“你是怎么考的?成绩老是忽上忽下的……”父母的话让小荷的心情更加沮丧。
◎ 同学发言:
没考好,父母可以帮着分析一下原因,这时一句宽容、谅解的话真是“贵如金”啊,能给孩子更大的动力,而埋怨只能让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
误区五:家长不要任何事都包办
◎ 情景再现:
小洁的妈妈对女儿做什么事都不放心,上学临出门说:“别忘了带家门钥匙!”晚上吃完饭说:“赶紧学习,别再磨蹭了!”这些话父母每天都要说,小洁听着真成了耳旁风。
◎ 同学发言:
适当的提醒是必要的,但过于唠叨就忽略了孩子的主动性,是对我们能力的低估,时间长了,也使孩子对自己的生活、学习能力不自信,感到自己永远都长不大。
教育误区六:不要对孩子期望太高
◎ 情景再现:
小楠是个懂事的男生,从小到大,每天晚上妈妈都要陪着他做家庭作业。
今年初三了,每天学习到很晚,妈妈依然如此。有时他觉得妈妈太爱他了,但同时也感到妈妈太累了。面临着中考,他似乎想得更多,感觉压力更大:“妈妈这样爱我,如果考不上高中,自己不就成罪人了吗?”
◎ 同学发言:
父母的爱是伟大而无私的,但过分的关爱会让孩子背负不起。
◎ 专家点评:
善于了解自己孩子的父母是聪明的父母,沟通和理解才是对孩子最大的爱。爱是宽容不是责难;爱是呵护不是伤害;爱是引导而非强制;爱更是尊重和信任。和孩子良好的沟通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爱的真谛是让孩子拥有健康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