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11/18 10:14:00 浏览:611 来源:济南家教网
毛妞周末的作业是一篇题为“关爱”的大作文。 老师在短信中很认真地嘱咐家长:这是一篇很重要的作文。首先,孩子们已经进入六年级,每年学校要给毕业生出一本作文集,这个题目是这次将要收录的几个题材之一,当然,只有优秀作文才会被选用,而选上了,对孩子的意义,自不必多说。其次,孩子马上面临“小升初”,各重点中学的入学考试一般也爱用这类题材来出题,谁都知道,北京的“小升初”虽说取消了统一考试,但每所重点中学都无一例外有自己各种名目的考试。还有,上了中学,这类题材的作文也是必须要写的。 老师还特意在邮箱里附了两篇范文。一篇写的是这名同学上辅导班的路上,放文具的袋子掉在地上,纸笔撒了一地,一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特别热情地帮助他捡拾。这篇文章的第一段是三个排比句加上对“关爱”的理解:“如果说,生活是一片海,那关爱,必定是海上最明亮的渔灯;如果说,生活是一篇乐章,那关爱,必定就是五线谱上最华丽的音符;如果说,生活是一朵花,那关爱,必定就好比轻落花蕊的美丽蝴蝶。温暖人心的关爱,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感动我们心灵的主要源头。” 描写了小女孩如何助人为乐之后,孩子写道:“就是这个陌生的小女孩在我无助的时候对我浓浓的关爱,一直暖到我心里最柔软的地方。直到现在,每当想起那女孩闪亮的眸子都有流泪的冲动。” 第二篇写了个残疾人在楼下花园看风景,不小心轮椅翻了,“我”想帮忙,但听到旁人的“别管他”又止步了。一个“天使”般的阿姨帮助了他,他流出了激动的泪水,以及一段抒情和感受。这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孩子写残疾人“饱览着这一切美好的事物,也用心灵去感受着大自然的美”,帮助他的阿姨有着怎样的行动和神情,动作如何轻柔,像天使,被帮助的残疾叔叔紧紧握住阿姨的手不放,不住地说着:“谢谢!”两行晶莹的泪水夺眶而出。当然,字里行间少不了孩子的感受和心得。 照说11岁的孩子,这样写,不仅符合老师的要求,而且文通句顺,也算不错了,尤其是第二篇范文,还附上了老师的评语:“读你的文章真是一种享受。首先是思想感情的愉悦,当然来自你文章深邃新鲜的立意。所谓‘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你是个生活的有心人。丰富细腻的想象,细致的内心活动描写,准确传神的遣词造句,你用真情打动了别人,让读者感受到人与人之间零距离的关爱。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真实是作文的灵魂,这是你作文的最大成功。” 不过我真是不能苟同,而且完全不屑于在毛妞面前隐瞒。我不希望孩子小小年纪就学会那种来不来一堆排比句的俗套,这种被老师表扬为文笔好的手段,在各种作文集、作文提高材料中都能看到,但那不可能是孩子能说出来的话。而且我严正告诫她,如果不是写自己,绝对不能说人家是在用心灵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还有,帮助残疾人是应该的,这样平常的举动不至于被说成“天使”,被帮助者也不会为这一点落泪。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提高,这种景象再正常不过。我对毛妞说,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哪怕细节,都不能编造。我记得很清楚,初中时的语文老师评点我的某篇作文时说,“我脸红了”是不符合事实的,如果没照镜子,你怎么能看到自己的脸色变了?顶多说“我脸热了”。 好在我女儿作文从来不用我多操心,对我跟她这样的沟通也很习惯。有时我觉得她很成熟,如果我的观点与老师的不一致的话,她会认可我的观点,也会顺从老师的要求。五年级时,为区里的统一检测准备作文,有一篇写童年趣事,她直接从事情入手,我觉得写得不错,但她跟我商量说,老师的标准是第一段是个总结,或者说文题的理解、定义,然后是具体事情,最后是感受、收获,同时,还必须对“语、动、心、神”这四个方面详加描述,她觉得自己这篇恐怕不符合老师的标准,于是主动按照标准结构进行了改写。她把两篇一并交了上去,老师果然选了那篇符合规范的。 一个多小时,她的作文写好了,我只就个别句子作了修改,标题《一盏灯的温暖》也是她自己起的,我看了感觉写得还不错。不知道毛妞的作文老师怎么评价,也许不符合一类文的要求,不过,有这样的女儿,我真是骄傲。 |